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 > 学院概况 > 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SystemMaster 时间:2015-05-20 点击数: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综合运用网络通信、现代传感器、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等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等物联网工程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通信领域和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行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系统集成、设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网络运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专业规格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的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通信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物联网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等领域学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掌握与物联网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信息感知、采集、处理和融合、通讯传输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专业教学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理论、方法及专业知识。

支撑课程为6门理论课及相应课程实验1项实践课: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专业认知调查。

2.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体系。

支撑课8门理论课及相应课程实验:电路CAD、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Linux操作系统、射频识别(RFID)技术、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通信原理、数据结构(C语言版)。

3.熟练掌握本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工作能力。

支撑课程5门实践课:物联网导论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工业实训。

4. 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事)业单位专业问题及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决策的能力。

支撑课程方向模块:6门课程。

5.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支撑课程2项实践课、系列学术活动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论文、专业生产实习、系列学术报告及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

6.达到专业岗位工作需求的其他能力和素质。

支撑课程3项实践课:工业实训、专业生产实习、社会认知调查。

7.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支撑课程1项实践课和3门选修课:毕业论文、科技论文写作、科技文献检索、英文文献阅读。

综上,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专业规格通过14门专业必修课程、6门方向模块课程、8项实践课程、3门选修课程和1系列学术报告及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来实现。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技术。

 

四、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物联网工程导论、无线传感器网络、现代传感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ZigBee技术及应用、射频(RFID)技术、TinyOS操作系统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专业认知调查、社会认知调查、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物联网导论课程设计、工业实训、毕业设计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高频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单片机原理实验、无线通信电子系统设计、射频识别(RFID)技术、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Oracle)Zigbee技术及应用等。

 

七、修业年限及毕业最低修读学分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毕业最低修读学分170分。

 

八、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相近专业

通信工程。

 

十、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2  课程类型、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表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教学计划总表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计划总表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邮编:253023
电话:0534-8985888(校办)0534-8982780(招生办)
技术支持:德州学院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