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承琚
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术骨干,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家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教育网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物理学会秘书长。 致力于物理基础课教学和新型功能陶瓷新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曾参加多项原国家教委实验教学仪器的研制。有多种教学仪器在全国教学仪器展示会上获奖。《物理演示实验研究》获 [详细]
2019-03-20
-
何香涛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院长,国际天文学会会员,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天文学会理事长。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美国天文学会国际合作观测奖。两次获国家科普创作奖。1984年国家第一批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详细]
2019-03-20
-
马伯强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曾获北京大学青年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9年至1991年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博士后。 199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金,1992年至1993年为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所洪堡学者。 1995年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98年12月在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破格通过研究员职称评定并任研究员。于1999年作为第一获奖人获中科院 [详细]
2019-03-20
-
王存新
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客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第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Abdus Salam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协联成员 (Associate Member),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与控制分会委员。多次承担并主持国家863计划 [详细]
2019-03-20
-
刘海燕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成员。在J. Am. Chem. Soc.、J. Mol. Biol.、J. Chem. Phys.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先后与199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郭沫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2000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详细]
2019-03-20
-
张泽
1953 年1月生于天津市,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1983年、1987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科院北京电镜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亚洲晶体学会主席。2003年2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技术科学 [详细]
2019-03-21
-
物电学院老师赴烟台进行专业调研
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扎实做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改革,9月18-20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组织部分系主任,赴烟台进行专业调研。 老师们首先来到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针对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与鲁东大学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领导介绍了他们学院的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验室概况、在校学生数等基本情况,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的系主任各自介绍了所负责专业的课程设置、招生数量 [详细]
2016-12-11
-
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和物理教育或新能源工程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物理教育或新能源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地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较好地胜任物理教学或从事新能源利用、开发的综合素质,能在教育部门或新能源领域有关岗位从事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二、物理学人才培养专业规格 本专业是一个 [详细]
2015-05-20
-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网络通信、现代传感器、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等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等物联网工程的实践能力,能够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各行业中胜任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及物 [详细]
2015-05-20
-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开设于2011年,学制四年,工学学士。本专业负责人:刘汉平,邮箱:liuhanping206@163.com. 本专业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新兴产业政策,适应国家及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物联网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由德州学院与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本专业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和人才优势,整合和 [详细]
2015-05-20
共有 1,64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65 页 当前第 4 页 |